首页 > 研究论坛 > 正文
寻根上党——上党牛氏起源及其播迁发展研究
作者:河南 牛向阳    发布时间:2016-12-25 18:18:05    阅读: 次    
 
 \
沙窟村唐代墓地
  
摘要:上党牛氏历史悠久,其于北朝时期从陇西因官播迁而来,唐宋元时期人口繁盛,广泛分布在晋东南许多村落。明清时期,大量的上党牛姓迁移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广大地区,又繁衍发展出众多的支脉家族。上党保留了浓厚的牛姓历史人文积淀,是中华牛姓重要的寻根圣地之一。
关键词:上党牛氏;沙窟村;墓志;牛金
 
 
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主要指晋东南长治市为主的广大地区。其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上党地区牛姓历史悠久,于北朝时期自陇西因官播迁而来。唐宋元时期上党牛氏逐渐繁盛,支系分布在晋东南多个地方,遂为上党望族。明清时期,大量上党牛姓分迁到山西、河南、河北的广大地区,在北方大地又繁衍发展出众多的支系家族,其中不少为当地名门望族。

上党牛氏是中华牛姓的一颗璀璨明星,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其历史人文与移民情况尚未得到牛姓族人的充分了解和重视。有感于此,本文故对上党牛氏起源及其播迁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以期引导牛姓族人充分认识上党牛氏在北方牛姓移民史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把上党地区的潞城微子祠(今三仁祠)和壶关沙窟村牛氏祠堂(家佛堂)逐步打造为中华牛姓的寻根祭祖圣地之一。

 
一、上党牛氏起源
 
东汉初年,陇西狄道人牛邯(字孺卿)官护羌校尉,又有牛崇任陇西主薄,由此陇西牛氏逐渐成为牛姓最早的郡望。北朝时期,不少陇西牛氏家族因官向东播迁,主要定居在上党、洛阳等地。
山西牛氏文化研究学者牛建东近年专注搜集中古时期的牛姓墓志,今已搜集126方(包括36方牛氏妻女碑石),以上党72方和洛阳29方最多,间接反映了北朝和唐宋时期此地牛姓家族分布状况。
北朝、隋唐时期,上党牛氏主要定居在壶关沙窟村、壶关城关和上党府城一带,其次在潞城、高平、陵川等地也有分布居住。在上党牛氏唐代墓志中,其大都记为“陇西郡人”、“陇西狄道人”、“陇西成纪人”,因官播迁而来。其中沙窟村墓志和潞城牛高墓志、上党牛玄等墓志记为牛金之后,壶关城东南、东北墓地记为牛龙、牛弘之后,上党城牛艺墓志记为牛颖之后,高平牛君彦、牛守墓志记为陈胡公之后,沁县牛庆墓志记为牛彩之后。

1、牛金后裔
除牛邯外,三国曹魏后将军牛金是汉魏时期牛姓最为著名人物之一,战功显赫,因谶语“牛继马后”之故,曹魏政权归司马氏后,被司马懿设宴毒杀。在唐代牛姓家状中,不少家族以牛金为始祖。如安定牛弘家族记为牛金之子牛元定之后,泾阳牛肃家族在开元八年洛阳龙门张九龄撰写《牛氏像龛记》中亦记为牛金之后,武周长寿二年(693)偃师出土牛陵墓志记载其为牛金九世孙。在上党牛氏支系中,以沙窟村为主的不少墓志都记载为牛金之后,但官职不一,以上党太守居多。举例如下:
①、壶关沙窟村出土唐总章二年(669)牛康墓志云,“君讳康,字士安,陇西狄道人,其先黄帝之苗裔,牛金之后也。”
②、壶关沙窟村出土武周天授二年(691)牛善墓志云,“君讳善,字行善,其先陇西城纪人。皇(黄)帝之苗裔,胤乃牛金之后也。九世祖珎,汉上党郡守,子孙因居壶关县,故今为县人焉。”
③、壶关沙窟村开元十二年(724)牛英墓志云,“君讳英,字处其,上党太守,牛金之后也。”
④、潞城县北四十里出土武周长寿二年(693)牛高墓志云,“君讳高,字靳举,陇西之贵族,秦、益二州刺史。因宦播迁,今为上党潞城人也。魏司徒公金之后也。”
⑤、上党县西南三里出土开元十八年(730)牛玄墓志云,“公讳玄,字武,其先陇西狄道人也。宋大夫司马牛之令绪,汉丞相辅之仍孙,弈业重辉,光诸史荣。十代祖金,魏朝右大将军。曹家失御,天下沸腾,将相公候,豆分爪剖。子孙流寓,因此家焉。祖贵,隋朝募团校尉,……父宝,徐王府执乘。”
⑥、上党县东南六十里出土天宝六年(747)牛义墓志云,“公讳义,本陇西郡人也。牛钦(金)之后,因官携族遂此,上党家焉。祖贵、父宝。”
⑦、壶关县城西北二里出土唐开元十三年(725)牛征墓志云为牛金之后。
沙窟村出土唐志13方,其中9方都明确记为牛金之后。另外上党县牛玄与牛义墓志父、祖名字一致,应为兄弟关系,但两人葬地分居,牛玄葬上党县西南三里,而牛义葬在上党县东南六十里,疑牛玄为沙窟家族分支。

2、北朝上党牛氏宦绩
北朝时期,后赵武帝石虎“以韦杜牛辛皇甫胡梁七姓衣冠华胄,不在戌后限。”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制度影响,牛姓在北朝时期宦绩显赫。如迁往濮阳的唐初名将牛进达之祖牛定任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祖牛双为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父牛汉为清漳令;洛阳牛阿师墓志云其祖牛绪任齐青州司马;洛阳隋故处士牛谅墓志亦记载其祖牛遵为魏宁朔将军,父牛弘璨为齐梁州别驾。
同样,北朝时期的上党牛氏也是仕宦显赫,为上党牛氏最为璀璨辉煌时期。如壶关沙窟村牛善墓志记载其九世祖牛珎为上党郡守,曾祖牛畅任魏徐州府军事,祖牛成为北平郡守,父牛遷为隋左勳侍郎。沙窟村牛康墓志记载其祖牛儒为齐上党郡功曹,父牛兴为隋青州长史。潞城牛高墓志记载其祖牛凤为上党郡功曹,父牛願为县中正。上党县牛玄墓志记载其祖牛贵任隋朝募团校尉,父牛宝为徐王府执乘。

 
二、唐宋元时期的上党牛氏发展
 
唐代时期,李唐王朝对门阀士族进行严厉的打击,崇尚军功和科举选官制度。在此社会政治制度影响下,上党牛氏亦走向通过武功、科举制仕道路。如沙窟村牛善以武功官上驹都尉、加皆振师,陵川牛處中为唐懿宗咸通进士,唐末时期潞州府上党县西原里牛姓家族牛崇曾任守节度押衙充观察孔目、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唐宋时期上党牛姓人口逐渐繁盛,已经发展为壶关沙窟村、壶关城关、陵川、潞城、长子、高平、沁县等多个支系家族,从该地出土唐宋时期牛姓墓志可以看出此间上党牛姓的具体分布情况。

1、壶关沙窟村
沙窟村祖茔位于村西南二里位置,已出土唐代墓志牛康、牛崇、牛善、牛遇、牛儒、牛□、牛奘、牛荣、牛英、牛祥、牛义、牛怀敬、牛贞共13方男性墓志,墓志时间集中在公元669至754年,适逢大唐盛世。在这些墓志中,牛善、牛遇为同曾祖堂兄弟,牛康、牛英墓志都提到牛志高名字可能为一支,而其它墓志之间尚没发现世系交集关系,由此间接反映出盛唐时期沙窟村牛姓人口的繁盛情况。
安史之乱(755—763)时期,沙窟牛氏似乎受到重大冲击,其后唐末五代期间均无墓志出土,直至宋大祥元年(1008年),才出土牛真1方墓志。在这方墓志中,除牛真外,还列出其兄弟牛千、牛仙、牛工、牛極,以及子辈延文、□文、習文、□文、秘文等共十多个名字,另外还有常氏、梁氏、王氏、杨氏、张氏、郭氏、王氏、李氏八个新妇名字,似乎为合葬墓志。

2、壶关县其它地方
除沙窟村外,壶关县其它地方出土墓志还有9方,主要集中于县城周边的东南、东北、西北三个方位。具体为城东(东南)三里出土牛景、牛庙、牛义备3方,城东南五里牛进、牛景2方,城东北五里牛感1方,城东北三里牛智1方,城西北二里牛征1方,以及壶关县某村东南三里牛敬福1方墓志。在以上墓志中,除城西北牛征墓志以牛金为六世祖外,其它城东南河城东北墓志都记为牛龙、牛弘之后,似为一个家族的不同房支。
在壶关城东南出土墓志中,东南五里和东南三里墓地分别出现两个牛景,从生卒时间来看明显不是一人。东南三里墓地牛景(623—688),字张育,墓志记载远祖弘为后赵明帝时上党太守,子孙因即家焉。此墓地牛义备墓志亦记载远祖牛弘为上党守。东南五里墓地牛景(665—713),字毅,墓志记载其为汉秘书大监牛弘之胤绪。

3、上党府城
唐武德四年(621),上党县治所移今长治市,以后历代为郡、府、路、州治所。上党府城出土唐宋牛姓墓志主要集中在城西南三里、五里位置,具体有牛艺、牛宝、牛玄、牛进、牛崇、牛鸾、牛谦、牛延宗、牛则、牛赟、牛安、牛珂12方(男性)墓志,以上墓志从盛唐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为上党牛氏的重要聚居地。
上党城牛艺家族为上党牛氏一明显支系,其墓志云记为牛颖之后。“君讳艺,字季才,陇西狄道人也。帝轩黄之苗裔,周王宗伯牛颖芝后也。故衣缨奕叶,代职重光。祖昙超,魏镇南将军、临淮太守。”
唐宋时期,部分壶关牛姓已经分迁到上党府城定居,如牛玄以牛金为始祖,兄弟牛进葬上党县东南六十里,地址似为壶关沙窟村,故牛玄可能属于沙窟支系,另宋代牛安本贯为壶关崇贤村。

4、潞城
潞城出土唐宋时期牛姓墓志除西北四十里(693年)牛高墓志外,其它几方出土于潞城盖井乡孝文里三池村和禅窟村弘信里,均为北宋初期墓志,三池村出土了牛僅1方,弘信里出土牛章、牛进2方墓志。

5、高平
高平出土唐宋时期牛姓墓志(男性)4方,具体为长平伞盖乡东北一里唐(666年)牛君彦1方、城南三里唐(695年)牛濬1方,长平村唐(744年)牛守1方,泽州西北约三里后周(951年)牛洪实1方墓志,另外还有牛姓妻、王姓妻牛氏各1方。
高平出土牛姓墓志特点为牛君彦和牛守墓志都记为帝舜苗裔、陈胡公后,为中华牛氏姓源的一个重要发现。

6、上党其它地方
除以上县市外,长子县丹朱城东北十五里出土唐(816年)牛华墓志1方,沁县乱柳店出土唐咸通十二年(871)牛庆墓志1方。牛庆墓志云为牛彩之后,“翁讳芬,虞舜之苗裔,牛彩之后也。别业潞州铜鞮县长安乡乱柳店人焉。”
沙窟村自古流传原名牛豆槽村,南有清水河村,西有白草坡村,三村鼎立相望,以“牛”生存之本而取名。其后在某朝本村牛丞相被怀疑谋反,家族被抄,家人被迫打锅分离。朝廷为了断绝牛姓生存之路,把牛豆槽村改为沙窟村,白草坡改为黄山村,清水河改为油坊河,又派兵在村西古圣山祖茔正南挖了一条宽阔的风水沟,永破牛家风水。联系沙窟村名在唐初已有记载,而本村牛姓又以三国牛金为始祖,故沙窟村传说似与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罹难事件更为密切。
陵川树掌村牛姓也流传因村南有油坊,牛肚下流油不吉利,故迁到森掌居住传说。此传说与沙窟传说有相似之处,加之两村相距不远,故陵川树掌牛氏很可能是安史之乱时期从沙窟村迁移支系。《陵川县志》记载陵川牛姓在唐宋元时期科举成绩显赫,除唐末咸通进士牛處中外,该地另有金代承安进士牛之翰,元代牛元伟、牛宗凯、牛潜三位进士,牛潜官礼部侍郎。需要说明的是,陵川牛氏虽为重要支系,但祖茔迄今因为没有受到盗墓所扰,该地尚无墓志出土。
元代时期,上党牛氏人口日渐鼎盛,已经广泛分布在晋东南许多村落,成为山西牛姓人口最为集中之地。以壶关沙窟村为例,金元时期该村人口已经重焕辉煌,元年间修建了牛氏祠堂“家佛堂”,并在都统牛成主持下修建了村西的玉皇七佛庙。至元十八年,玉皇七佛庙重修碑记载了方圆村落很多捐资牛氏人名,具体有沙窟村(社长)牛珎、牛赟、牛成、牛进、牛资、牛信、牛贵7人,□□村牛进、牛全、牛旺3人,□□村牛智、牛佺、牛英3人,马家庄牛俊、牛清2人,北羊户牛?、牛成2人,宋保村牛全1人,三家村牛成、牛通、牛福、牛荣4人,郭保村牛聚1人,修善村牛才1人,什里村牛信1人。以上捐资名单记载牛姓居住村落有9个,其中重名牛成3人、牛进2人,不仅体现了元代沙窟村一带牛氏繁衍分布情况,而且也间接说明此间上党牛氏人口数量很大,为明清时期向外迁民准备了条件。

 
三、明清时期上党牛氏播迁情况
 
元末明初时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由于受到战乱、灾荒影响,人口锐减,故明初政府组织号召从山西向中原一带迁民,其中尤以晋东南的泽州府、潞州府为迁民重点区域。在此社会背景下,上党牛氏家族除在山西本地分迁外,大量牛姓迁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演绎流传了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
根据迁往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牛姓家谱、碑刻、传说等资料,目前明确为上党牛氏迁民的以沙窟村迁往彰德府一带最多,另外从上党迁往河南的牛姓还有汲县、叶县、通许、鄢陵、巩县等地,迁往山东的有东明、定陶、曹县等地。列表如下:

 
明代上党牛氏迁居表(制表/牛向阳)
迁移时间 始迁祖 原 籍 落 籍 资料出处 备 注
河南省          
明初 牛璘 长子县 通许县 嘉靖6年牛宏墓志 长子(打锅牛)十八兄弟
洪武年 牛思敬 长子县 胙城班胜固村 明代碑刻  
明初 牛得林 长子县 巩县 隆庆元年墓碑  
明初 牛大 上党县 叶县牛楼 明牛凤墓志  
洪武22年 牛金林 壶关树掌村 林县临淇镇孔峪 家谱  
明初 牛尚辅 潞州 鄢陵牛集 正统七年牛兴墓表  
明初 牛顺 壶关 临颍县繁城镇 家谱  
洪武初年 牛翔 壶关沙窟村 武陟县温村 碑刻  
永乐 牛兴 壶关沙窟村 林县零泽邨 碑刻、家谱 牛兴,字起发
明中期 牛大林 壶关沙窟村 林县鹿山村 碑刻  
明中期 牛大明 壶关沙窟村 林县任村盘阳村 家谱  
明中期 牛大顺 壶关沙窟村 林县河顺东李村 家谱  
明中期 牛龙
牛彪
壶关沙窟村 林县曲山村 家谱  
明中期 牛八 壶关沙窟村 林县原康西一里 家谱  
明代 牛岗 壶关沙窟村 林县姚村镇牛家岗 传说  
洪武24年 牛海 泽州建星乡大阳都 汲县郭全屯 洪武24年迁民碑  
清初 牛振顺 长子县下河村 新安县袁山 同治13年牛瑞麟碑 振顺父成林
清初 牛崇德 壶关沙窟村 新乡县大宋佛村 道光2年碑  
河北省          
永乐年 牛文秀 长治县金鸡村 魏县杜二庄村 家谱  
永乐2年 牛得川 潞城县南村 曲周县许里民屯 家谱 牛山木家族
明初 佚名 潞安府 涉县石梯村 传说  
永乐2年 牛弘 高平县石槽村 东光县油房口村 家谱 牛鸾家族
永乐 牛强 高平县石槽村 东光县安乐屯 家谱  
天顺十年 牛大通 壶关沙窟村 北直隶大名府 林县鹿山碑刻  
山东省          
永乐2年 牛从善 壶关沙窟村 东明牛集 家谱  
永乐2年 牛从忠 壶关沙窟村 定陶牛双楼 家谱  
永乐13年 牛小大
牛大小
长子县东兴里 定陶苗固坡 家谱 弟牛春留原籍
天顺12年 牛大湖
牛大海
壶关沙窟村 兖州 林县鹿山碑刻  
明初 牛胜 泽州 兖州府曹州安君都 嘉靖14年牛鉴墓志  
山西省          
洪武初年 牛进 长子县 闻喜县胡村 闻喜县志  
永乐年 牛伯政 长子县 闻喜县背后村 闻喜县志  
唐宋元 牛敬 壶关沙窟村 万荣县四望村 家谱  
宣德二年 牛大山
牛大川
壶关沙窟村 平阳府 林县鹿山碑刻  
明初 牛思明 潞安府 太谷上安村 家谱  
洪武11年 牛元 壶关程村 沁州西营房 家谱  
明初 牛森 壶关 交城义望村 家谱  
明代 牛仓 壶关 交城广兴村 家谱  
四川省          
宣德五年 牛大江
牛大河
壶关沙窟村 巴州 林县鹿山碑刻  
 
 
    1、壶关迁民
壶关沙窟村是上党牛氏是家谱记载外迁人口最多的牛氏移民村落,仅明代迁往彰德府林县的就有林县城东关曲山、原康镇小池口、姚村镇牛家岗、五龙镇牛家岗、安阳县磊口乡鹿山五大牛氏支系,这些支系后又繁衍发展了更多分支家族。其次,沙窟村外迁的还有河南武陟温村牛翔、山东东明牛集牛从善两大支系,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迁往北直隶大名府、兖州、巴州、平阳府支系失考。清初时期沙窟牛姓仍有移民,目前发现仅有新乡大宋佛牛崇德一支。
在沙窟村外迁移民中,除迁往万荣和新乡大宋佛的两支传为三兄弟打锅外,迁往彰德府林县、邯郸和东明牛集的都传为八兄弟打锅。沙窟村传说现牛张保家院就是当年打锅地址,笔者2012年到沙窟采访时,村民介绍村中锅片在文革后才丢失,并比划了锅片形状大小。
壶关牛氏除沙窟村外,家谱记录还有分迁山西沁县西营房、交城义望村、交城广兴村几个支系。其中洪武十一年从壶关程村迁沁县西营房守御所的牛元生二子,长子牛勇为千户,生四子;次子牛刚为生员,生五子。牛勇长子牛磐居黎城秋树垣,次子牛蔚居涉县峪里村,三子牛岑居辽州,四子牛九失考。家谱迁徙一节记“汤阴县崔村沟牛氏人丁云原籍系潞州壶关县程村人也”。
沙窟村自古流传牛丞相打锅传说,讲的是某朝皇帝巡游壶关,因奸臣谗言将牛丞相一家抄家,家人被迫打锅逃离故事。壶关迁往交城两支牛氏流传“九牛撞金殿”传说,讲某朝牛姓官员(大户)生九子、八十一孙,皇帝因夜梦九牛撞金殿,故把牛氏一族分迁,子孙被迫打锅逃离。无独有偶,河南流传的“猛牛扑帝王”传说也是讲某皇帝夜梦一猛牛肋插双刀或牛分两尾撞向自己,故把牛丞相一家抄家,家人被迫打锅逃离。以上三种传说似乎存在内在联系,为“牛丞相打锅传说”的三个演绎版本,该传说似有唐代“牛姓干唐祚”谶语演化而来,为牛姓最早的打锅传说。但如果联系牛金“牛继马后”谶语故事,牛姓最早的打锅传说可能始自牛金罹难事件可能性更大。

2、长子县迁民
除壶关外,长子县外迁牛氏记载也比较多,分为迁往山东定陶的牛小大、牛大小,迁河南胙城班胜固村牛思敬、通许牛璘、巩县牛得林,山西闻喜的牛进、牛伯政等多个支系。迁往胙城牛思敬家族在明朝时期为当地望族,多人取得功名,其中五世牛拱辰为嘉靖庚子科举人,乡贡进士,官山东堂邑县知县。
从长子迁通许的牛璘一支经几代繁衍,到嘉靖初年已经为当地巨族。嘉靖六年牛璘之孙牛宏出土墓志云,“公讳弘,字德裕,通许巨族。迺曾大夫敬贯籍山西长子,世袭贵显。时兄弟一十八人,遭元末兵燹,避乱散处各方。惟祖大父讳璘、祖母苗氏,择邑南居焉。生伯父春景和考泰景。”对研究打锅牛和18打锅牛历史来说,牛宏墓志有着极高的价值。通许当地牛氏世传为打锅牛,墓志记载牛宏之祖牛璘为籍贯长子的十八兄弟之一,其避乱分离故事与从洪洞迁出在汜水打锅的传统十八兄弟打锅故事背景相似,都是兵燹所致。因为时间接近,牛宏墓志所记长子县(打锅牛)十八兄弟可信度比较高。反观传统洪洞十八兄弟有着较大疑问,其中记为十八祖牛子别名的鄢陵牛尚辅来自潞州,而不是从洪洞迁出。

3、上党牛氏外迁望族
在上党牛氏外迁支系中,河北献县牛鸾家族、河北曲周牛山木家族、河南叶县牛凤家族、山西太谷上安村牛天畀家族是最具名望,科甲鼎盛。其中泽州府高平县石槽村迁献县的牛鸾家族在明清时期先后有牛鸾、牛镜等9人考中文武进士。潞城县南村迁曲周牛氏家族明代中期有牛山木、牛维炳父子两进士,曲周县城原来至少有六架牌坊为牛玺、牛山木、牛维炳祖孙三代所立。叶县牛凤家族也是科举成绩斐然,牛凤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太仆寺少卿。牛凤长子牛沈度为嘉靖戊戌科(1538)进士,出任广平知府;次子牛沈裕为嘉靖丁酉科(1537)举人,官工部郎中。迁往太谷上安村牛氏明清时期为书香之家、仕宦巨族,其中尤以乾隆年间提督牛天畀最为著名。

4、明清上党本地牛氏
明清时期,上党牛氏虽然外迁众多,但分居本地仍然很多,户繁族众。此间仅高平一地牛姓科举功名成绩显著,进士明代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牛輗、嘉靖三十八年(1559)牛若愚、万历十七年(1589)牛从龙、万历四十七年(1619)牛翀玹,清代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牛兆捷、乾隆十九年(1754)牛宗文。
清朝早中期,陵川又有很多牛氏陆续迁往太行山以东辉县、新乡一带者,如辉县百泉村牛氏迁自石井村,辉县高庄牛氏来自十节坡,辉县齐王寨牛氏自平城镇秦寨(今义汉村)辗转迁移而来等。

 
结论
   
上党牛姓是中华牛姓的重要支系,有着璀璨的牛姓寻根历史人文价值。其一、这里有悠久古老的“黄帝之苗裔”牛姓祖源记载,不少唐代牛氏家状记为三国名将牛金之后。其二、潞城微子镇是微子封国之地,微子祠(现三仁祠)、“微子清风”(现比干岭)为自古名胜,是商汤后裔寻根圣地。其三、这里是牛丞相打锅、三兄弟打锅、八兄弟打锅等多种打锅传说汇集之地,是打锅牛传说之根。其四、上党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牛氏移民地点,从此迁出牛姓支系繁多,广泛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五、壶关沙窟村是北方牛姓最著名的移民地,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元代牛氏祠堂以及国家非遗“牛府乐户”传承世家,保存了“牛丞相打锅”等多种传说。其六、受多种因素所限,清末以来,不少上党牛氏外迁支系误认别的支系,搞错了家族来源,亟待正本清源。
总之,了解上党,寻根上党,正本清源,把潞城微子祠、沙窟村牛氏祠堂逐步打造为中华牛氏寻根圣地之一,具有当代牛氏文化寻根的重要意义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1号省社科院东塔九楼C座
邮编:450000
研究会邮箱:niushiwenhua11@126.com
华夏牛氏QQ群:178873747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宗旨:面向所有牛氏宗亲,追溯牛氏之渊源,研究其发展,褒扬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联络其海内外子孙,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